日本战后经济史

2024-05-16 23:45

1. 日本战后经济史

作为率先对“房地产泡沫”提出公开警告的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以对日本经济的冷峻洞察和不懈思索而著 称。针对战后日本经济的基本结构,他在本书中提出了与以往观点截然不同的 “1940 年体制史观”,为我们理解日本经济的崛起和发展、泡沫的形成和崩溃,以及后来长期停滞的根本原因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发。
  
  
 除了从全局视角“鸟瞰”日本经济的整体格局,野口悠纪雄还在本书中记录了自己和家人、朋友所经历的经济和社会变迁。他们曾经在高速增长时期意气风发,也曾经为经济衰落萧条而黯然神伤,现在仍有很多人在为未知的明天而焦虑和迷茫。作者饱含深情的回顾和叙述,使战后日本经济史不再是冰冷枯燥的数据和图表,而是化作一幕幕立体、生动的人生场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可以为我们提供极为重要的参考和借鉴。特别是泡沫经济时期人们对股票和房地产的狂热和痴迷,泡沫经济崩溃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惨痛损失。这些都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中国经济会重蹈日本覆辙吗?会如当时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样,在“爆买全球”之后经历“失去的三十年”吗?

日本战后经济史

2. 日本的战后经济是怎么发展起来动?

提到日本战后经济的繁荣,一半骄傲,一半唏嘘

3.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美国的大力支持和驻军保护,没有赔偿战争赔款和无须建立国防,节约资金,实行有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第二,重视科技。发展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第三,日本企业实行严格而灵活的科学管理制度。
第四,日本长期实行低消费、高积累的政策。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4. 日本经济的历史

 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军需激增,日本的经济从中获益很多。重工业在经济地位提高(大战景气)。同时,日本和美国同样转换为债权国。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军需骤冷使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经济陷入低潮。1923年的关东大震灾等也导致银行信用不佳,1927年发生了昭和金融恐慌。1930年,由于解除黄金出口禁令与世界恐慌等一连串影响,日本经济恶化。在全世界的经济不景气中取得了跃进的苏联5年计划,日本也受此影响。一些官僚主张加强国家在经济中的角色。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日本经济完全成为国家统制经济,自由主义经济制度崩溃。同时,终身就业与月薪制在这时出现,为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定下基础。 日本经济在第三季度出现萎缩,这是自去年以来的首次经济萎缩,使得全球第三大经济体陷入衰退,导致日本央行宣布将继续强有力的货币刺激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学家表示,国内经济刺激不太可能使日本走出衰退,因为日本经济的复苏更多依赖于全球的经济增长。日本经济最大的驱动力应该是全球需求,尤其是美国、中国和欧洲。没有外部需求的提升,日本政府和央行的举措都不足以防止衰退。日本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显示,日本经济极度依赖出口和外部需求。所以,日本不得不等待海外经济的复苏来提振自身经济。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第三季度的GDP环比收缩了0.9%,转换为年下降率是3.5%。日本经济收缩符合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中日钓鱼岛争端加剧导致的预期。经济学家预计,经济复苏以前,日本经济在第四季度将会进一步下滑,成为技术性衰退。瑞银财富管理公司的投资策略负责人乔治表示,对于日本经济复苏最好是全球经济发展。乔治称,全球有大量由美国主导的经济刺激,这对日本来说是最好的贸易消息,只要欧洲的情况不是太差。日本央行在10月份连续第二个月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扩大了1385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计划,但是收效甚微,市场中日元仍在上涨,出口压力巨大。日元兑美元的上涨已经超过了3%。强势的日元使得日本出口产品更加昂贵,因此缺乏竞争力。在第三季度,日本出口同比下降5%,这是自2011年第二季度的6%以来的最大跌幅。日本央行对经济的刺激政策到目前为止收效甚微,期望货币刺激政策来立即提振经济增长的期望是不现实的。全球经济的回暖,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长,加上日本最近的财政刺激方案和逐渐转好的消费市场才能帮助日本走出衰退。 x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Haruhiko Kuroda)周四(2013年7月4日)表示,日本经济正在复苏轨道上,有迹象显示通胀预期正在上升,他强调日本央行积极货币刺激举措正在发挥作用。 黑田东彦在央行地区分行经理季度会议上表示:“日本经济正在加速成长”。黑田东彦说,央行4月推出货币宽松举措后,“经济正在稳步迈向复苏”。黑田东彦表示,在稳健内需和海外经济成长的帮助下,日本经济有可能恢复温和复苏;日本金融体系整体保持稳定。黑田称,日本CPI年增长率可能逐步转为正值;日本央行将维持超宽松政策,直到稳步实现2%的通胀率目标。日本央行释出大规模货币刺激举措,誓言将持债量翻番并加大风险资产购买,两年内实现2%的通胀目标。自此日本央行一直保持货币政策稳定。了解央行想法的消息人士称,日本央行下周利率审视会议料按兵不动,可能会继续上调对经济的看法,因越来越多证据显示日元疲软及政府促通胀政策对出口和民间消费有拉动作用。

5. 日本的战后经济是怎么发展起来动?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峙的国际形势是显而易见的原因,日本企业因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军需订单,从而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
二、出于抑制日本并与苏联对抗的考虑,美国一直以其核力量和海军、陆军保护日本本土和海上航道。这意味着,日本得以将大量经费从高额国防开支中转移出来,为其工业和技术发展提供更多资源。
三、晚至经济早已“起飞”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年均国防开支仅116亿美元,而同一时期法国、英国、西德为210至240亿美元,美国更高达2390亿美元。按人均计算,1983年每个日本居民只需为防务支付98美元,而英国人为439美元,美国人为1023美元。

扩展资料:
日本战后70年的经济增长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前半期的高速成长,70年代前半期到90年代前半期的稳定成长,以及90年代之后股票等泡沫崩溃的“失去的20年”,日本陷入被称为通货紧缩的低速增长。
而日本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起点是1956年。当时已超过了战前的经济规模,日本政府的经济白皮书中也记录到“已经不是战后”。冰箱、洗衣机和黑白电视这“三件神器”销量惊人,丰富的劳动力对生产和流通构成支撑。
在经济迅猛增长的背后,扭曲也出现扩大。大气和水污染日益严重,由于增发国债,日本政府的债务出现膨胀。20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经济经常陷入负增长。经济刺激的资金和债务不断增长,远远超过税收收入,加剧了财政的恶化。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日媒评日本战后70年:在发展与危机中艰难前行
人民网-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文化溯源

日本的战后经济是怎么发展起来动?

6.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

1.日本在二战战败后被美国托管,美国为防止日本再次崛起,制定让日本由工业国改造成农业国的计划,还实行了如强制解散日本全部大财团,限制日本资本家的社会地位等一系列打击日本垄断公司的举措,使日本在接下来的五年经济毫无起色
2.日本经济的转折点是爆发于1950年6月25日的朝鲜战争,因为美国为进行朝鲜战争需要大量军需品,从本土运来成本过高,所以就在日本大量投资建厂,把日本变成美国军需品生产基地,而朝鲜战争也使美国认识到一个强大的日本有利于远东美国的安全,所以开始转变政策,扶持日本经济发展
3.而日本利用此契机,努力发展经济,并借1973年石油危机(因政府的关系日本企业未受冲击)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4.日本经济下一个转折点是1985年的广场协定(日元升值一倍,重创日本出口)和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房价暴跌,日经指数从38000跌到15000),至此日本进入长达十年的“平成不景气”(即通货紧缩引起的恶性循环)
以上均是我个人见解,打字不容易,给点分吧

7. 战后日本经济得与失

  上个世纪90年代,两个重要事件对日本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是冷战结束。上世纪90年代初结束了长达近50年的冷战,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以及全球经济贸易快速一体化,昔日美国把日本列岛作为遏制中国大陆与前苏联的前哨地位开始发生变化,国际上以政治为主导的意识形态的对立让位于以经济为主导的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在战后冷战体制下形成的日本政治结构已不再适应国际政治生态的变化,一直充当美国在亚洲模范政治“附庸国”的日本,在与各个大国不断调整与磨合的过程中,调整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显得有些笨拙与被动。随着美日关系北约化及日本功能的扩大化,安全及政治上的主导权依旧掌握在美国手中的日本,越来越变得敏感与不安。特别是战后新生代政治家的崛起,使得以下的问题变得日益重要起来:日本该向何处去?在新的国际环境中又该扮演何种角色?

  第二是“平成萧条”十五年(平成n年与公元g年的关系是n=g-1988=g-2000+12)。在国际地缘政治与全球经济体一体化发生巨大变化的转折点,日本却由于自身原因,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时间最长、损失最大的一次经济萧条,本文称为“平成萧条”,不仅损失了相当日本GDP三年的总量1500万亿日元,而且失去了整整十五年的时间。而正是在这十五年间,中国经济开始迅速崛起,从1990年--2005年,中国GDP总量增长了4.2倍(翻两番),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12.3倍。从国际比较看,根据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杜大伟的最新计算,1990年到2005年,日本对全球GDP增长贡献率只有2.95%;同期,中国、美国、其余OECD国家包括印度的贡献率,分别为28.14%、19.31%、18.33%和9.46%;而日本只略高于撒哈拉非洲国家的2.14%和东欧转型国家的1.58%。

  战败后的日本,一度曾因战败而严重受挫的国民自尊,因持续的经济高速増长得以寄托,因政治、军事失败造成的失落与悲情,一度也在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中得到缓解与弥合,进而形成了日本战后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相対平穏的社会均衡。但这次日本所遭遇的“平成萧条”,给日本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更重要的是使社会心态的均衡基础发生了动揺。

  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使日本受到强烈震撼,亚洲地区各国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使日本应对不暇。本来就与周边各国结怨过甚的日本,突然感到在本地区的地位与利益已经形成压力。

  如同前美国驻日本大使赖肖尔所言,每当日本出现困难的时候,民主主义就会高涨。在全球变化的国际环境下,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在失去经济成长的“稳定阀”下,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半期,日本社会危机感与悲情从急剧积累期转变为发酵期,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浪潮在政治精英层面蔓延。

  面对“民主、民生、民族”的危机,日本开始寻找解困的出口:社会政治与经济层面,以“没有改革就没有出路”的口号为引导,开始自战后“民主改革”的第二次“结构性改革”,或称为新自由主义的改革;法理层面,修改《日本国宪法》、修改《教育基本法》、讨论“核拥有”问题,甚至在精英中形成“知美不亲美”、“亲美不从美”的“日美同盟的漂流”。

  今日的日本民主:战后60年,日本和平的民主主义正在陷入最大的转变时期。以《教育基本法》的修改为标志,以法律形式规定必须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平的民主主义与脱离战后体制的强制主义较量一直没有停止。

  今日日本的民族:既有全面依附欧美轻视亚洲主流观念的回归,也有作为国家整体突破战后体制的束缚,要求自主发展的意识抬头。所有这一切目的明确:改变“日本半主权国家”的国际形象,成为一个“正常国家”,进而推翻美国人强加给日本头上的“三座大山”——和平宪法、东京审判与日美安保条约。

  今日日本的民生:新自由主义改革的负面后果开始显现,受损人群开始不满,特别是日本社会从“平等”社会接近“不平等”社会,收入差距开始拉大。面对老龄社会以及少子化日本社会最严峻的挑战,日本再次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

  “平成萧条”十五年,日本“得到”与“失去”了什么?日本失去的不仅仅是经济,而最大的失去是失掉了机会,也失去了挑战与应战的能力。日本学者对记者慨叹道:“过去十五年,日本不仅仅失去了经济,也失去了政治
  二战后,在美国扶植下,日本在短短几十年迅速重新崛起,成为亚洲经济强国,在教育和体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这个曾接受了儒家思想、而后又融合了西方文化并主办过奥运会的国家的体育发展过程进行考察,可以为中国体育发展提供许多借鉴。一、以教育为突破口发展体育(一)日本

战后日本经济得与失

8. 日本战后经济政治的发展

1、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2、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3、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4、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教育。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在人才结构方面,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重点。由于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 

5、日本政府利用国内外各种条件,确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日本的国家干预方式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特点,都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政府根据日本的特点,一方面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另一方面确立“贸易立国”的战略,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日本企业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吸引优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 

日本发展速度超过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19亿美元,超过了联邦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1970年,日本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均为6%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